想當年,我用Tidal Sunray + T1 subwoofer,四枝柱,玩了四年。我的結論是Ceramic Driver 硬的特性,尤其在高音壓的情況下,高頻resonance 是頗高的。這是物理特性,只有接受它的強與弱。可是用銀缐,會把問題反映到盡,除非你永遠聽一把人聲加幾支結他,不聽Rock and Roll和交響樂曲。
所以你看到用ceramic driver和鑽石高音為主的喇叭,通常用中音較特出的缐材來配搭。在Munich show看到某一些牌子常常和某一些牌子配合,通常是因為大家願意分享房租,而不是它們技術上匹配。十多年前的我,用眼睛去選擇缐材without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speaker radiation technology,結果判斷大錯特錯。
喇叭發聲的原理其實離不開 “cylindrical” and “spherical”. A cylindrical pattern has more capacity to project in space, and is therefore more adapted to larger spaces, while a spherical pattern is more adapted to smaller spaces. 通常大部分傳統喇叭都是radiates on spherical pattern,所以和房間的互動非常之大。若然完全沒room treatment,好難把喇叭和房間合一。通常問題是能量不能集中,音場虛幻飄移,結象鬆散,高音上了天花,又或者Piano不見了對腳。
Comments
所以拿破倫先生的觀察是對的,若你不認識試缐的系統,所有的評價,只能當作閲讀日記。
兩個例子,我想帶出的重點是,喇叭發聲原理及其風格其實已經一早影響了好多涵數,包括了缐的選擇。
想當年,我用Tidal Sunray + T1 subwoofer,四枝柱,玩了四年。我的結論是Ceramic Driver 硬的特性,尤其在高音壓的情況下,高頻resonance 是頗高的。這是物理特性,只有接受它的強與弱。可是用銀缐,會把問題反映到盡,除非你永遠聽一把人聲加幾支結他,不聽Rock and Roll和交響樂曲。
所以你看到用ceramic driver和鑽石高音為主的喇叭,通常用中音較特出的缐材來配搭。在Munich show看到某一些牌子常常和某一些牌子配合,通常是因為大家願意分享房租,而不是它們技術上匹配。十多年前的我,用眼睛去選擇缐材without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speaker radiation technology,結果判斷大錯特錯。
器材的選擇,各有所愛。但功放和喇叭的關係極為重要,通常後者決定了前者的選擇。假設你的Zanden長空後級,和Cessaro號角非常之匹配(因為有active subwoofer),那你要考慮的就是Zanden的energy spectrum 和其音色取向,而去選擇缐材。例如Zanden中音華麗略帶微暖,可以選擇高音較亮麗,而且迅變速度快,兼中低音attack夠快夠勁的缐材。
“Noise from vinyl greatly reduced, dynamic range expanded, listen like using the right phase.”
又是另一個例子,沒有好好明白和提問硬件所提供的feature,然後好快又有結論。試任何缐時,最好搞清楚這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