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名師指導硏聽小提琴

edited November 10

許致雨先生 (Anders Hui) 是活躍在當代古典樂壇的小提琴家、室內樂演奏家、樂團統籌以及音樂教育家。自2010年起加入香港管弦樂團,現任為香港管弦樂團的樂團第二副首席。11月2日,他親臨神曲工作室,與眾分享聆賞小提琴之心德。

Anders令我明白到,重播小提琴必須要留意以下元素:

1. 小提琴之出處

2. 錄音場地的acoustics

3. 小提琴家的手指粗幼

4. 小提琴家的體形

5. 技巧特式、習性

6. 對曲目的理解


他提出最有趣的一點是,原來身型和手指頭對演奏小提琴有一定的影響。David Oistrak的身型敦厚,手指有肉,這些先天的優勢,讓他按壓琴弦時,可運用靈巧的指力控制弦線,從而拉出圓潤的音色,其營造出獨立的演奏風格。相反,Nathan Milstein的手並不大,但卻異常柔軟,猶如手指沒有骨頭或關節。他的指法非常清晰,使他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壓力,以長而滑動的擊弦來弓的爆炸力,既不生硬,琴音透徹,光輝亮麗,穿透力直逼人心。為了達到樂器與其身驅達致最大的共鳴,所以他從不使用肩托。David卻由1950年代開始用肩托。這些習性也是一種微妙調較音色的秘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Anders分享各款名琴的獨立性格,好像Stradivarius的高音清脆瞭亮,中音艶麗連綿,而Guarneri的低音卻較為穩重厚實。不同的木材又有不同的音色,就連漆油的品種,也對音質有影響。古木用盡就沒有了,加上多年來的氣候變化,新木已不可能跟古木相提並論。即使宗師級別的David Oistrakh,也要遇到Stradivarius名琴才可奏出天籟之音,達致人琴合一的境界。

他也告知我們,演奏家必須實地綵排,配合不同的弓種,去配合演奏廳的acoustics ,才能達致「人琴地」三為一體的境界,聽眾才可以聆賞到最好的演繹。他即時以Vuillaume小提琴示範演繹一段Bach的曲目後,認為神曲工作室的acoustics稍偏向光輝了丁點,所以他要運用多些力,才可將琴音輕鬆釋放。

技術篇

黑膠系統中,唱頭放大器是很重要的一環。著名黑膠名盤 “The Magic Bow”,以世上唯一主動式RIAA的唱頭放大器《蜂鳥》播放,即使只用普通線材,沒有接駁至Tripoint Elite NG 與 Subbase Vividus Zwo的情況下,Michael Rabin演奏Camille Saint-Saens’ Rondo Capriccioso Op. 28 弓起時,他的左手手指的放置非常牢固與精確,彰顯出驚人的清晰度,立即喚醒了他支Guarneri del Gesu名琴的靈魂,傳遞出驚人能量,震撼全場。

當同曲以被動式RIAA的唱頭放大器去播放,儘管做盡噪音管理,名線盡出,可是高音完全喪失了躍動感與立體感,提琴的projection能力大幅度下降。我認為這是制式的問題,以影像作比喻,Blue-ray不論畫面及聲音都一定遠勝DVD一樣。若人生只能擁有一部唱頭放大器,蜂鳥絕對是唯一之選。


我們又趁機請Anders實地平論Pranawire Ground Master Level III加入系統後的分別,他形容效果尤如由一間大的Studio,轉換到一個正規演奏廳,置身現場。在場諸位都異口同聲讚嘆GML3的超凡効果。

之後Chris再把放在《蜂鳥》底下的四層高Wellfloat Babel, 換上了限量版的六層Babel Genesis。前後對比過後,Anders描述臨場感更加震撼,因為聆聽位置好像是轉前了幾行,增添了與舞台上音樂家的互動感;不單止各樂器的動態進入眼簾,不同程度的能量直穿他的身體。我真心認為神曲工作室重播小提琴的水平,已達至Ultimate Fidelity之境界,拍案叫絕。

我衷心感謝AE常邀各領域專家教導大家如何去欣賞音樂,若不懂得最基本的音樂知識,手執數十萬的名線,又或者數百萬器材,意義可能只限於物欲上的滿足。價錢或許反映質素,但這些逸品需要知識及恆心去發掘價值。

精神上的滿足,非三言兩語可以形容,興奮心情至今仍未平服。



Comments

Sign In or Register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