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驚天金山會

edited July 2024

音樂感來自能量,若可把它控制得收放自如,音樂感隨時撫摸心靈。上環AE的硏討會議題,就是去探討機械性諧震的解決方案。

處理這個問題有兩個方向,一是控制(control),二是釋放(release)。處理方法普遍使用damping去化解諧震(屬於control),但此路只能銳減,至於哪個頻段要對付,減多少均不能主動控制,所以重要的訊息也會一拼消減(尤其是空間類的資訊),重播的還原度因而受損。因此需應用有release特性的墊材去對沖。

它們並不對立,而是互補不足,可以說是缺一不可。若能量不能釋放,三頻擠在一團,音符之間的空間感就一掃而空;若能量不能控制得宜,每個音符將會是散亂無章,演奏家的技巧就不能呈現。

以我愛聽的音樂作參考,我認為上環AE已經沒有可挑剔的地方。可是用上了金山腳在電子分音器底之下,誰又會想到控制力大大提升呢? Chris 即時做了一些簡單調較後,能量更加收放自如,將重播水平推高至新境界。

他重播難度極高的 Horowitz in Moscow, Schumann: Skindersenen, Op. 15-7. Traumerei (Live) 去示範何謂控制。舒曼作的Träumerei,可譯作《夢境》或《幻境》,不夠兩分半鐘,節奏好慢,完全沒有大動態,卻令當年在場的大部份現場聽眾偷泣。原因是他用驚人的手指控制力(不需用腳踩peddle) 將每一個高音的decay延長,營造了幻境的効果。

物理上高音波長較短,但 Horowitz 所彈奏的高音卻有較長的「衰減時間」,令高音可以「懸掛」在空中長一些,尤如鮮花慢慢散開,因而令音符之間的空間產生了停頓之感。要還原他的神級演奏技巧,音響系統的重播能力,必須要連手指的控制力也能還原,才為之到位。我不得不說Engstrom Lars Type 3 單聲度功放是一件逸品。

之後再把單件Dalby K-ESS 墊在 Subbase Vividus Zwo 底下,然後聆賞陳輝陽X女聲合唱《絕》,合唱團的和諧美與層次感,幽幽傳遞了音樂能量,直接穿透我的身心。假若能量被抑制,高音的decay就會消失,和諧感立刻飛灰點滅。

Horowitz演奏的Träumerei ,可謂曠古爍金,因為其他著名的鋼琴家做不到(我們也聽了另外一個龬琴家去比較)。上環AE的重播水平,已經達到可隨意比較龬琴家的技巧的境界。測試系統的控制力,大多人主要試打鼓、低音大提琴、較火爆的交響樂章等,我未曾遇上過一個去測試指力,還要是高音𨫡的控制力!在導賞之下,連沒有受過音樂訓練的我,也完全明白。

金山腳的control與Dalby驚天一式的release,是一個嶄新的概念示範,令我嘆為觀止。

Mike

Comments

  • edited July 2024

    御品三個showrooms,不論中環、上環、神曲工作室,我都到訪過,唯獨是創辦人的家,日前終有機會一探Chris家𥚃的系統。第一感覺係與一般家居無異,滿佈各樣家具及日常用品,一對高過人的Goebel AEON喇叭,左邊是鏡面乾衣櫃,好一個「第一反射點」,右邊則是一張大書桌,一排大書櫃,以及一條走廊,明顯是左右空間不對稱。系統後面又是一大片玻璃,只用窗簾稍作遮掩。天花更有一道又深又闊的橫樑,在幾乎毫無房間處理的情況下,心想很難可以重播到好聲音。豈料一開聲,AEON喇叭「消失」了,就像一幅音畫在眼前發聲,現場感真實逼真,聆賞久石讓的《天空之城》,整個合唱團列陣站立在我眼前,歌聲盡顯一片和諧共融,就算在演奏廳現場欣賞也未必能做到如此境界,因為我可以被他們的音樂完全包圍。

    Chris講解喇叭與擴音機的關係,由於AEON喇叭的設計本身沒有相位失真(180hz ~ 30,000hz),所以播出來的音樂瞬變特別敏銳。雖然它只有86dB的靈敏度,屬於難推的喇叭,但只要配合大電流及低damping factor的功放,便可以把它發揮致極。亦因為喇叭的靈敏度低,所以放大「噪音」的靈敏度亦相繼下降,故不需像其他showrooms將項噪音管理做足。(不過他在家是用Tripoint Elite NG地盒的。)

    由於喇叭靈敏度低,再配合了控制力強擴音機,所以他選擇「能量釋放型」的喇叭線,令整套系統的能量控制得宜。一般人很難想像一對價值七位數的喇叭,竟然用一對不到HK$10,000的Sternklang喇叭線。果然音響不是靠眼看,一定要明白各項部件的搭配關係才有好聲音。

    他導賞Arthur Rubinstein所彈奏的Chopin Nocturnes No. 1 in B Flat Minor 其中的兩下高音,在場諸位都不以為然,認為重播水平已甚高。但原來把KINZAN Feet墊在 Reiki Super Switch 的獨立 LPS 底下,才能顯出那高音具生氣的彈跳力,不然琴音就只停留在相對平面,了無生氣的氛圍之中。這次家訪,令我更加明白到能量必須要能收能放,才能產生音樂感。首先要瞭解自己的器材配搭,哪裏需要「能量控制」,哪裏需要「能量釋放」,作適當的資源調配才是上策,知識遠比器材重要。

    最令我讚嘆的是他可根據不同人的口味調較主觀喜歡的音色,只要在超低音的crossover point稍微調較便可。討好的音色並不代表正確,要持續吸收音樂知識,多與不同音樂家交流,才明白正確的聲音定義。音樂與音效是兩碼子的事,要懂得要求,得其方法,才是重播之道。

     一個普通家居環境可達到如此重播境界,真的令我充心佩服,更增強了我的動力去突破自己寒舍的重播水平。一次很有啟發的家訪,共勉之!




Sign In or Register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