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音展裡的 “御品港樂” - 港樂要傳承
透過音響做港樂保育工作滿有意義。歌單裏面的歌手近一半已經不在人間,讓人惋惜。還在的許多都年過70了。
觀眾席的朋友年紀都不輕,很少80後像我一樣喜歡聽老歌。
御品音響能將已故歌手的靈魂活現,這是無庸置疑的。下一步是要想,如何使感動延續下去,以至於10年後、20年後,甚至更久的將來,依然有人聽,有人感動呢?
港樂要傳承。我相信御品有條件推動這個富有歷史意義的使命。
1
透過音響做港樂保育工作滿有意義。歌單裏面的歌手近一半已經不在人間,讓人惋惜。還在的許多都年過70了。
觀眾席的朋友年紀都不輕,很少80後像我一樣喜歡聽老歌。
御品音響能將已故歌手的靈魂活現,這是無庸置疑的。下一步是要想,如何使感動延續下去,以至於10年後、20年後,甚至更久的將來,依然有人聽,有人感動呢?
港樂要傳承。我相信御品有條件推動這個富有歷史意義的使命。
Comments
現場觀眾很多聽到不願離開encore的場景,我很少在Hifi show見到。我坐在較後位置,我仍覺得這些廣東歌很動人,很多時有毛管動的感覺,看見觀眾陶醉的跟著音樂搖頭,便知道他們聽得多麼開心投入,亦讓大家見識到廣東歌錄音是可達天碟級數的。
聽這個環節的時候,令我想起經典電影 “星光伴我心” 的最後一段:主角在電影院在腦海回看所有以前電影的片段,相當感動。
我也給香港以前所有的歌星深深感動。這是香港的文化遺產,一定要好好保育。
御品港樂內所播放的歌曲,那有一首不是經典永恆流行曲? 過去的流行,現在的流行,將來的流行,反映的都是某一個時空的社會狀況和文化。今日的新潮音樂就是明日的經典金曲,將來的流行音樂又一定會反映出過往的文化藝術根基,環環緊扣缺一不可。
香港人的音樂做到了雅俗共賞,經典歌曲港人個個都懂唱起幾句,好的作品必定會繼續流傳下去,成為永恆。多聽多播多推擴自然做到保育效果。 推動發展的是群眾,御品就先來翻出一個保育港樂的浪花。
從進場到完成設置兩套系統,只得三十六小時,而 Chris 今年的目標是「極致」,用知識去彌補時間不足。作為設置成員之一,我不敢輕言滿分,效果如何亦有待各位評價,但我們團隊已盡了百分之二百的力量完成任務,如此認真和挑剔,相信是全場之冠。
這份要求,源自對音樂的熱情、對音響的執着,希望把我們的知識、技術、經驗無私地分享開去。
多年來廣東流行曲之所以不受音響愛好者追捧,(尤其是節奏快和強勁的歌曲),原因是重播效果欠佳,並將責任歸咎於錄音質數。
今天能夠「極緻」地播放這些熟悉的旋律、歌詞,陪伴我們長大的廣東流行曲,原來可以這麼震憾心弦。這是御品這幾年努力研究的成果。
我是其中一位參與兩場“御品港樂”人士,雖然Chris和眾兄弟只用了36小時設置兩套系統,從在場參與人士在節目完結時主動鼓掌,並要求安歌,正是對御品團隊最精彩的獎勵。Chris說:要重播好的音樂,是靠「知識、技術、經驗」;播放的曲目要有「能量」,但需要「控制」;人的情感不只有「喜怒哀樂」,從聆聽音樂可以感受更深層次的情感。
在聆聽演播的曲目,從左右喇叭組合形成的音樂畫面發放的能量是穿過我的身體,我心情是十分激動,再看到郭富城的題字「御品、音畫、新境界」,確實很有意思,因為書畫背後帶出非文字能表達的意境!
自香港有Hi Fi Show 以來,我差不多年年都來。到大房一開耳福,更是不可少。今年第一位首選,最先往去聆聽就係S226房的御品港樂。門口大排長龍,幸好梁生見到我,立即帶我入場。羅文一開聲,像真度之高,簡直係好似在現場一樣。正如主持梁生所講,音响原來真係有畫面。第一首「小李飛刀」羅文就企喺我面前唱一樣,歌聲能量直穿透我身,立刻起雞皮。伴奏樂器的質感和分隔度很好,音色方面,高、中、低好平衡。特別係那18寸岳飛超低,你係唔覺得佢出聲,但係又感覺到低頻應有就有,應冇就冇,不會混濁不清,散不去。音畫奧妙之處,原來取決於能量的充沛度,以及收放的能量。我今次真係明白了 “郭八條” 最重要的規條:「音樂感來自能量,尤其是低音。」
如果再雞蛋裡挑骨頭的話,咀形高些會更好,音响舞台再深一點,羅文嘅喉音稍多少少就係更好。這也許和錄音有關。
特別係這個接近正方形的埸地,好易做成低頻混濁不清的,但事實上全頻非常乾淨清晰。我認為此套Goebel小神曲/岳飛超低音是全場最靓聲,當之無愧。再者,在如此短時間,能調校出如此靚的音色,如此高像真度,我向全體工作人員致敬。
郭天皇的書法確實引証了音畫的存在。
金曲在神曲系統播放下,歌手聲線呈現真實,且音質感染力非常強,猶如身臨其境,穿越時空回到70年代武俠世界,與羅文、鄭少秋舞刀比武; 然後又回到80年代紅館現場,與陳慧嫻、張國榮合唱握手。這種音畫合一的播放境界確實太厲害、太震撼,但御品卻做到了!
毫無疑問,御品今年音展真的非常成功! Chris與團隊的努力没有白費,謝謝你們付出的所有心血。Respect !
1. 優良的錄音軟件
2. 重播系統要具備充足的工具,去調節不同參
數作出微調
八九十年代的港樂軟件錄音水平(1)往往和歐美音樂軟件比較之下都被看低一缐。這是客觀事實,但這些有故事、有畫面、有個人唱風的錄音,其實盛載了優秀的流行文化,是大家熟悉陪伴著成長的歌,所以這些港樂錄音有深層意思,解釋了這些黑膠更是「買少見少」的現象。 我們憑著投放在(2)的資源,和(3)的硏究,令重播港樂耳目一新。能見證到每位觀眾的投入,和收看正播的統計數字,已肯定努力沒有白費。
Chris兩年前為「惜食堂」以 “港樂欣賞” 作籌款主題,以及常在Facebook分享他用iPhone 13所錄的金曲(AE上環,神曲工作室),勾起了集體回憶,感動人心,因為很多人想不到就算在手機聆聽,也淸楚聽到層次。請試想我們管理的系統重播示範級錄音會如何?
「繞梁豈止三日」,正是《御品港樂》唱播會給我的聽後感。沉醉於超高端音響器材和場景配置,由第一首羅文的 “小李飛刀” 到最後一首甄妮的 “明日話今天”,他們的唱腔、咬字清晰度、以及美炒的旋律,竟可以將我和其他聽眾帶回八九十年代當中。
張國榮的《共同度過》是我最喜愛的歌曲之一,而那天在唱播會中,全場觀眾猶如置身於哥哥的告別樂壇演唱會一樣。神曲系統淋漓盡致將他的神韻還源至亂真,這應是Chris所形容的「音畫」境界吧。令我回家後也馬上重播,但當然音效是天淵之別!
Chris,多謝邀請我與父親參加 “御品港樂”,對於已經移居到英國的我,心情更為激動。這九十分鐘,是一個非常感動歷程,與不認識的朋友,心繫心共同坐了時光機回到過去。其實你久不久在Facebook發放了眾多港樂視頻,在檯上iMac 重播,已經好靚聲。但我真係意料不到,現場聆賞真實像真的情度,是極度震撼!我有一種可以捉摸到歌手內心的感覺,多麼近距離和大家訴説離愁別緒。
還有最令我佩服的是,究竟你們如何管理/應用神曲/岳飛系統後面千絲萬縷的線材,相信團隊花很多時間及精神去研究如何配搭,才能做到如此震人心弦的效果。我很替你高興,因為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且願意分享成果,啟發新思維,這是很難得的,值得感恩,這是今次我回港,除了探望年邁的父母親之外,最值得令我難忘的聚會。我期待見證你再聆賞創高峰,有緣再會。
90後認同港樂要傳承
港樂初接觸
香港樂壇由70年代起飛,到80-90年代進入黃金年代。90年代尾出世的我,或多或少都在父母的薰陶下感受到伴他們的音樂。聽得比較多是在車中CD機播放的許冠傑和陳百強,前者歌詞搞笑抵死,後者斯文優美。那時是港樂的春天,現在卻是一代人的情懷。
中西融合下的瑰寶
香港80-90時代最吸引的地方是把中西文化融合。不單只歌詞裡的口語、書面語、和英語,就連編歌風格也結合傳統粵曲、英倫搖滾曲風、和古典樂器等。《小李飛刀》中,羅文運用了粵曲唱腔演唱,音樂則使用富有中國色彩的編曲,卻加入不同的西方樂器,包括弦樂和爵士鼓等。即使不是生於同一年代,也感受到港樂的包容、自由、創新和打拼精神。我能從流行音樂了解歷史,一窺當年的本地文化,一探小人物生活中的喜樂、想像、掙扎和努力。當年流行的香港樂曲,是歷史存在的痕跡,也是創作文化下的瑰寶。
保育、欣賞
我與友人徐徐步入御品音響的展覽房,映入眼簾是郭富城先生氣勢恢宏的題字:御品、音畫、新境界。
將歷史、記憶、想像和極像真的音樂播放結合起來,在我眼前浮現的是一幕幕的電視片段:人們如何一起打水、鄰居歡聲笑語地交談、以及天王與天后們在舞台上光華四射等。當日的每一場表演都座無虛席,而Chris播放每一首歌前,都會先介紹歌曲背景,除了為聽眾打下基礎,也更好與他們交流。得益於Goebel超低音「岳飛」和來自北愛爾蘭的Titanic Audio Model G唱頭,小神曲喇叭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彈跳力和能量,播放出每一把人聲都中氣十足,活靈活現!歌手就像重返現場與每一位觀眾對話,為我們獻唱。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受限於香港城市土地供應,不少歷史建築也被清拆,留下的只有相片與影片,而80-90年代的歌聲則保存在錄音裏。Chris為重現歌手的靈魂而努力,常常與指揮、歌手、小提琴家、大提琴家、粵劇宗師、以乃音樂監製交流,更和郭富城先生編寫了「郭八條」,為別樹一格的發展哲學打下強勁基礎。在音響展裡,我像是去了音樂歷史博物館,欣賞每一首歌曲時都有背景和趣味性軼事分享,好讓那年代的人重新細味,而年青人也能更懂得欣賞上一代人的故事。
香港樂壇已死?
這句說話我應該聽過無數次,甚至有人説黃霑先生也認同。在此先讓我引用他的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至於粵語流行曲沒落的趨勢,限於環境,已難望再有奇蹟出現。也許粵語流行曲不會完全消失,有兩廣和新、馬等地區的廣府話人士支持,可能仍然保留著一定程度的存在。就像台灣厲行國語教育多年,台語閩南方言仍然興旺一樣。又或者,像一切普及文化,經過時間沖洗,會進入殿堂,成為古董式的 “精英文化 ”,就像粵劇,在高級文化場所,變成中國曲藝來演出。」
當年由於數碼媒體和互聯網興起,文化衝撞,獲得免費音樂的渠道增加和版權意識薄弱等,導致本地唱片銷量大滑。但樂壇真的已死嗎?那粵劇死了嗎?我反而認為,每個年代都有屬於自己的音樂。天王天后的年代過後,香港樂壇處於摸索階段,但也不乏一些後起之秀。後來,我們繼續有張敬軒、陳奕迅,新一代也有林家謙、Serrini等,持續為我們帶來屬於這一個時代的港樂。此外,獨立唱作人和樂隊也以不同的方式進入大眾視野,例如電影《手捲煙》中配樂之一是獨立唱作人iii,《緣路山旮旯》中的歌曲也是來自獨立音樂人和樂隊。
以下是來自張敬軒的「青春常駐」部分歌詞:
「偶像全部也不倒」
「爸媽以後也安好」
「最好我在意的任何面容都不會老」
「那些已白髮的就如在無聲的控訴」
那些認為港樂嗚呼的意見,也許不是不能接受新的曲風和過於口語化的歌詞,而是不能接受喜歡的人在歲月中年華老去…
流行音樂代表每一個時代的文化、生活、社會和政治。一個時代過去了,我們喜歡的事物也自然留在過去。但是我們卻可以把時代的聲音「傳承」下去。沒有過去,何來現在和將來? 傳承和保育不是單純的欣賞和懷緬,而是要灌溉音樂文化這塊土壤,讓幼苗在新時代中茁壯成長。80-90年代香港發展飛快,音樂主題以攜手努力為主。不過當社會中大部份人的生活和物質需求已穩定,我們則開始追求心靈上的滿足。例如新一代歌手林家謙的 “一人之境” 探討一個人不必孤單也可以快樂的心境,已經假設了物質享受達到了一定程度的要求。創新音樂正是建基於過去的基石,將來新的音樂也會以今天的音樂作為引導。
最後,請讓我以劇集《巨輪》主題曲,總結我對於御品傳承港樂使命的認同:
「時代變 又一間消失小店」
「我們未可回歸到美麗從前 亦有新經典上演」
「未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