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Options

The gathering of three world-class phono stage: Zanden 1200S, Robert Koda MC1 and JMF Audio PHS7.2

edited November 2021

Special thanks to Chris who has made it possible to have three of the very best phonostages in my system for valuation at the same time. Given the rare opportunity, I’d like to share my experience as below. 

This all started with my purchase of EMT Novel Gold which I like a lot, however, for some reason there was severe high frequency distortion when paring with my beloved Zanden 1200s, that was why I asked Chris to loan me the MC1 for trial to see if the issue is from the cartridge itself or mismatch with the Zanden phono. 

As the write-up below is in Chinese, here’s the conclusion for those who don’t read Chinese. All three of them are world-class phonostages that are capable of bringing ongoing enjoyment for one’s vinyl listening experience, the differences come down to the functions/flexibility as well as one’s preference of musical tast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ve learnt from the experience is that: Vinyl is so much fun! Happy listening all!!

這段時間沈迷於黑膠。自從2019重入黑社會,一發不可收拾,在“涉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直費解論壇上關於CD與黑膠的音質之爭,其實有什麽好爭的,在hiend領域黑膠音質好於CD是不爭的事實。試想,黑膠又要調,又要洗,還那麽占地方,如果音質比不過CD還玩什麽?玩個寂寞?香港本地的玩得最好的禦品神曲展廳,千萬級的系統,一台當今最頂級的百萬級Wadax超級解碼坐鎮,卻有兩個重型黑膠盤,三個頂級唱放……去聽了無數次視聽會,數碼開聲的時間?1%而已!!當然這只是小弟的一家之言,做不得準。

黑膠的優勢:1,密度遠高於數碼。數碼的音像較小,樂器與樂器之間很多留白的地方,為什麽?密度不夠。而一台普通黑膠調整得當也足以填滿一般幾十平米的視聽室,樂器人聲的發聲點大很多,也自然很多,聽黑膠特別是現場錄音你會發現原來舞台上很多空白對地方並不是什麽都沒有,或者說就算是空白的地方,你也是能“聽見”甚至“看見”的(好吧有點玄)。所以追求針點般的結像是沒有意義的,離真實太遠;2,信息量充足,樂器的質感真實。聽了黑膠的小提琴/弦樂組是再也聽不回數碼的。說明什麽?44.1khz的信息量不夠,模擬信號中很多所謂“無法被人耳感知“的信號絕對不是多余的。3,音樂味,自然度。很抽象的東西,個人理解為在密度,信息量足夠的前提下音樂味自然就出來了,是水到渠成的,不用特意追求。 

CD/數碼的優勢:1,信噪比高; 2,方便; 3,沒了。 當然還有一點,作為系統調整的基準,CD由於穩定性高,有其存在的意義。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黑膠實在是太好玩了。唱頭,唱臂,唱臂線,唱盤,唱放,避震,唱片鎮,接地……每一個環節都可以直接影響聲音,而且還不是一點點影響。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調整出自己想要的聲音,多好玩呀。如果每個環節都很用心,價格不貴的一套黑膠可以出很好的聲音。反觀CD數碼,調整的空間很有限,基本只能靠砸錢升級。

言歸正傳,這次想寫寫幾台唱放。最近剛好有幾台頂級唱放在家裏可以拿來直接對比,難得的機會和大家分享。它們分別是Zanden 1200簽名版(自用);Robert Koda MC1(代理出借);JMF Audio PHS7.2(代理出借)。這幾個牌子可能在國內還比較陌生,可是在hiend領域都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王者。

Zanden的創始人Yamada San年紀很大,是一個溫文爾雅又帥氣的紳士。老先生研究黑膠一輩子,做唱放起家。現在發展到CD唱盤,解碼,放大器都有hiend級別的產品,當然都是膽機。如果說最具代表性的還是他家的唱放。說來好笑,小弟第一次入黑就是找了台二手1200一代唱放,配上德國黑鳥唱盤,一代筷子臂,Ikeda唱頭,按說起點不算低了,可惜當時懵懵懂懂,也沒人教,根本沒發揮器材的實力,左右也聽不出個所以然來,糊裏糊塗就出清了。好在幾百張黑膠碟一直留著,才有今日讓它們重見天日的一天。

最新一代Zanden 1200簽名版,膽唱放,升壓牛/全平衡設計,電源分體,外觀和一代沒有區別,內部卻已經面目全非。兩組MC輸入,分別對應低阻和高阻唱頭,增益64db屬於中規中矩,然而Zanden唱放最具特色的是其極其豐富的EQ設置。除RIAA外還有Colombia,EMI, Decca,Teldec共5種不同補償曲線可調;這還不算,最誇張的是還有三種不同品牌刻盤機的曲線可調,這就有點聞所未聞了。所以這樣算下來,加上正反相可調,不同排列組合有30種不同的曲線可以玩,簡直是一部超級EQ。說明書裏有整整5頁介紹不同廠牌黑膠應該用的設置(包括正反相,補償曲線,刻盤機曲線),都是老先生一輩子用自己的耳朵聽下來的經驗,令人肅然起敬!

Zanden的聲音聞如其人,含蓄優美,極其細膩,瞬態淩厲,低頻動態也毫不落下風,是一台非常全能的唱放。Zanden的高頻特別飄逸亮麗,充滿細節,空氣感極強,所以聽弦樂古典特別過癮。在大部分情況下,用Zanden推薦的EQ設置對重播有重要影響,體現在聲音更凝聚,動態更好,聲場更深更寬。尤其是古典音樂,選擇正確的EQ曲線非常重要。喜歡古典的朋友Zanden是非常好的選擇,然而這並不意味Zanden就播不好其他音樂,小弟經常聽Michael Jackson的唱片用colombia曲線是極其過癮的體驗。


Robert Koda是近年來風頭正盛的hiend品牌。創始人Robert Koch南非出生,長時間供職於日本Kondo,還把社長女兒拐跑了(笑),曾經參與M1000的設計。Kondo創始人去世後Robert自創品牌,目前有前級兩款,後級兩款,唱放一款。他家的東西最大的特點就一個字—— 貴!最便宜的前級也要6位數。可是金工一流,純銅外殼,份量異常沈重,聲音更是特別優美。RK器材的特點是密度極高,適度的溫暖,極其細膩,高低延伸好,瞬態極好。


記得19年重入黑膠由於囊中羞澀第一台唱放選了Luxman的旗艦E500“頂住先”,客觀地講聲音對得起它的身價,還換了一套德律風根管子,自以為黑膠玩得已經可以上得廳堂了。一次偶然機會頭腦發熱,搬回來一台hiend級別的唱放,就是這台Robert Koda的MC1。當唱針落下的一瞬間,我驚呆了……雖然有心理準備,現實還是狠狠地給了我一記暴擊:簡直是秒殺——那種超高的密度根本不像是黑膠而是母帶……從此我明白了唱放的差距簡直無法用語言丈量。這台MC1是Robert第一台唱放作品,但完成度相當高,三檔增益:56db/64db/72db,五檔阻抗調整,設在機器背面,使用很方便。

可惜只有一組MC輸入,估計Robert目標用家是用一套RK產品一頭一盤一臂好好享受音樂不要瞎折騰那種。聲音嘛當然是好,首先是毫無晶體管機的火氣,高密度,底盤紮實,日本器材特有的細膩,高頻延伸好,爆得起來但是永遠不會過界,很有分寸。這也和Robert本人超級nice紳士的性格有關系,想必也和他長期生活在日本耳濡目染日本文化有關。

最後出場的JMF Audio是來自法國的品牌,很小眾,錄音棚專業器材起家。產品線從電處到線材,除了沒有做黑膠轉盤其他都有涉及。目前主事人兩兄弟都是工程師背景,因此他家的器材數據都很好,外觀則相對樸實。這台PHS7.2唱放剛剛出爐,小弟三年前就聽說JMF在開發一部唱放心中還滿懷期待(當時正在考慮重入黑社會),哪知後來如泥牛入海毫無音訊。終於,三年磨一劍,這一劍出鞘,頗有誰與爭鋒的氣勢。小弟的系統裏一直使用JMF的器材,包括電處,CD轉盤,解碼。JMF的聲音兩個字概括就是—自然。這個自然不是那種“與世無爭”的自然,而是底盤特別紮實,密度超高,特別質樸的自然。這和JMF這家家族企業處於法國瑞士邊境的農場有關,正如優美如畫的環境,聲音也特別質樸,自然。

我和兩兄弟之一Laurent有一面之緣。那次Laurent來香港參展,剛好我的轉盤的翻蓋有些問題,他便帶了零件來香港幫我換。約好8點見面,結果我堵車遲到了半小時,到的時候發現他站在酒店門口等了半小時,特別不好意思,也側面反應Laurent也是極具修養的一名紳士。晚上為表感謝請他吃飯,聊的挺開心。記得當時聊黑膠,Laurent還很不以為然,言語中自然覺得自家的CD轉盤解碼已經夠好了,聽什麽黑膠啊。想不到5年後他家做出來的這部唱放頗有橫空出世,唯我獨尊的架勢。

說回PHS7.2唱放,這還只是他家老二,老大PHS7.3多了一組輸入,三條補償曲線,以及一個mono功能。另外老大據說用了匹配精度更高的零件。PHS7.2具有兩組MC/MM輸入,最大增益75db,輸入增益自動匹配唱頭輸出:低輸出唱頭自動匹配高增益,高輸出唱頭自動匹配低輸出(具體技術原理不明)。前面板有三檔輸出增益選擇,分別是低(-20db),中(-10db),高(0db)。廠方聲稱高增益檔(75db)可以匹配0.2mv左右輸出的唱頭;具有16檔阻抗可調以及9組容抗可調,設置在機器背部用撥桿的方式調整,使用十分方便。玩黑膠的朋友清楚這麽多的調整選項加上75db的可變增益,簡直是唱放中的瑞士軍刀,非常適合三頭六臂的玩家。


那麽他的聲音又如何?和CD唱盤解碼一樣,超高的密度,極其紮實的底盤,信息量多到溢出來。簡單來說聽現場錄音,從左到右,從前至後,沒有一處虛位,到可以用眼睛“看到”的程度。動態極其強橫但又舉重若輕,Pine of Rome唱到最潮也沒有“聲嘶力竭”的感覺,非常淡定從容。另外JMF也是這幾部唱盤中最中性的,播任何音樂很少加自己的味道,這和JMF做專業器材的背景有關。唯一不足是低噪高了一點,這和它的高增益以及電源設計有關,而分體電源設計的Zanden是這幾部唱放裏最安靜的。不過瑕不掩瑜,JMF一唱起來會讓你立刻忘了其他,純粹地享受音樂本身。

搭配器材

喇叭:西塞羅號角Wagner+項羽超低一對+Airblade超高

前級: Robert Koda K15ex

後級: Robert Koda K70

CD:    JMF Audio 3.7/2.2 轉盤/解碼

黑膠: 達芬奇EQ轉盤/Durand Tosca唱臂/EMT Novel Gold唱頭/FMR唱臂線

線材:Argento,Esprit,Goebel,Skogrand,Ikigai Audio

附件: JMF PCD302 電處,Troy Signature 地盒,SRA器材架



Sign In or Register to comment.